
St-Pierre N R等(2003)报道:在美国,母猪因受高温环境影响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13亿美元,若采取应对措施可降低经济损失至0.97亿美元;而每年我国北方7~8月份和南方7~9月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均在30℃以上,使得生产母猪群常常处于高于其适温区上限的环境温度中,母猪因缺乏功能性汗腺而无法通过蒸发方式进行散热,为了维持体温以应对环境变化,需通过改变其自身代谢活动或者改变自身生理机能等方式来调控体温。若生产母猪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易引起猪群各个生产阶段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如妊娠母猪便秘、产房仔猪腹泻综合征、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等疾病,这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夏季维护母猪的肠道生理健康、维持其功能的稳定性是保障当前养猪业养殖效率提高和经济收益稳定的最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就夏季母猪胃肠道健康问题所导致的危害及优化胃肠道健康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现阶段的养猪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夏季母猪胃肠道健康问题所导致的危害
很多国内外早期的研究报道证实猪无法通过排汗自行降温,但能自主地通过减少采食量降低代谢产热、增加呼吸次数提高散热等方式来应对高温对自身的影响。如C. Farmer等(2002)提到的许多研究报道一样,高温环境会导致泌乳期母猪自主采食量降低近50%、加剧母猪的体重损失程度、减少泌乳量使仔猪生长率降低20~25%、延迟母猪断奶后的再发情等。高温环境下的母猪掉膘减重问题,往往与环境温度造成其消化机能异常有关,胡艳欣等(2009)报道热应激可引起猪肠道黏膜结构严重损伤,致使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这是造成猪热应激掉膘减重和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机制之一。
同时,夏季绝大多数母猪特别是在其妊娠后期阶段,会因肠蠕动异常、内分泌变化、怀孕后期胎儿体积增大、久卧以及饲料配方改变等多重原因造成消化机能降低,如出现便秘及胃肠道异常发酵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其哺乳阶段的生产性能(如图1、2所示)。因此,加强夏季母猪的胃肠道健康管理对猪群的健康尤为重要。
夏季优化母猪胃肠道健康管理的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高温对生产母猪胃肠道健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改变栏舍环境条件来加快体热向环境中的散发速度、科学地驯化使母猪对猪群常在病原产生抵抗力、减少外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对生产母猪的感染、利用特殊包被缓释颗粒酸化剂——欧酸肥优化母猪自身的内环境、满足母猪营养需求并提高其消化营养物质的能力等方式来改善夏季母猪的胃肠道健康,进而有效地降低高温环境对生产母猪胃肠道健康的影响。